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依托塞罕坝精神,构筑思政育人新课堂

时间:2025-01-16      作者:

依托塞罕坝精神,构筑思政育人新课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多次走进校园,将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以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挂在心头、反复强调。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发挥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成为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其中,塞罕坝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依托塞罕坝精神办好 “红色课堂”,对发挥思政课主渠道育人作用意义重大。

塞罕坝,这片曾经黄沙漫天的土地,如今已成为绿水青山的生态奇迹。半个多世纪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奔赴塞罕坝。他们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靠着 “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执着,“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勇气,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成功营造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塞罕坝精神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孕育而生,它凝聚着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的深刻内涵 ,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教学素材。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融入塞罕坝精神,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传统的思政教育理论性较强,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而塞罕坝的故事生动鲜活,充满了情感与力量。比如在讲解理想信念时,可以讲述塞罕坝建设者们怀揣着绿化祖国的伟大理想,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出绿色的希望。这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明白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在讲解艰苦奋斗精神时,以塞罕坝建设者们住窝棚、啃窝头,在严寒酷暑中坚持植树造林的事迹为案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质,激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畏艰难、砥砺前行。

实践教学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依托塞罕坝精神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和感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塞罕坝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塞罕坝机械林场展览馆,了解塞罕坝从荒漠到林海的变迁历程;漫步在广袤的林海中,亲身感受塞罕坝建设者们的劳动成果。在实地考察过程中,邀请林场的老职工讲述当年的创业故事,让学生近距离聆听历史,感受塞罕坝精神的力量。同时,鼓励学生开展与塞罕坝精神相关的社会实践调研,如研究塞罕坝精神在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调查塞罕坝精神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利用线上平台打造塞罕坝 “红色课堂”,是拓展思政教育空间、提高教育覆盖面的有效手段。学校可以制作关于塞罕坝精神的专题线上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图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塞罕坝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开发塞罕坝精神主题的 APP,设置互动交流板块,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交流。还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 “身临其境” 地感受塞罕坝的自然风光和建设成就,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沉浸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和了解塞罕坝精神,充分发挥塞罕坝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办好以塞罕坝精神为依托的 “红色课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入挖掘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塞罕坝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能够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塞罕坝精神在新时代的思政教育中绽放光芒,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让塞罕坝精神在思政教育的舞台上持续发光发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课程咨询
课程咨询

课程一部

15510480752

课程二部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