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以系统观念驱动塞罕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时间:2025-01-10      作者:

以系统观念驱动塞罕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在新时代的教育版图中,高校思政教育犹如一座灯塔,为莘莘学子照亮前行的道路,指引人生的方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工作,强调要坚持从系统观念出发,深挖其中内涵,而塞罕坝精神的融入恰为这一征程注入了磅礴力量。

塞罕坝,曾经的茫茫荒漠,在几代建设者的接续奋斗下,华丽转身为百万亩林海绿洲。这背后是坚韧不拔的意志、无私奉献的情怀以及对绿色发展矢志不渝的追求,凝练而成伟大的塞罕坝精神。它承载着历史,更启迪着未来,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且极具感染力的素材宝库。

守马克思主义之正,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基所在。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揭示了诸多真理。从塞罕坝的发展历程看,建设者们正是秉持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知恶劣环境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改造。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无论是课堂的理论阐释,还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导向,都要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落地有声。教师们依托经典著作,结合时代特征深入浅出讲解,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社会热点、人生困惑,让学生们筑牢信仰之基,在面对多元思潮冲击时能坚定信念,站稳脚跟。

创工作方式方法之新,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迫切需求。当今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对象已然发生深刻变化。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于数字化浪潮之中,他们对信息的获取高效且多元,思维敏捷、个性鲜明。基于此,数字化、智能化、动态化技术成为思政教育创新的关键 “助推器”。一方面,构建智能化思政教育平台,汇聚海量优质资源,借助大数据精准 “画像”,洞察学生思想动态与知识短板,推送个性化学习套餐,如为关注生态的学生定向推送塞罕坝生态修复历程及背后蕴含的精神价值剖析资料,让学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塞罕坝艰苦创业场景,学生仿若置身冰天雪地、风沙漫天的造林一线,与先辈们携手战天斗地,亲身体验那份执着与艰辛,极大提升教育的沉浸感与吸引力。

完善叙事形式和说理方式,是打动学生心灵的必由之路。传统思政教育中刻板的说教常让学生望而却步,而以情动人、以形化人、以行育人则能打破这一僵局。以塞罕坝故事为蓝本,叙事时聚焦细节,讲述第一代塞罕坝人远离家乡亲人,扎根荒原,住着简易窝棚,在物资匮乏下仅凭双手和简陋工具开启造林大业,用这些生动情节勾勒出建设者的群像,触动学生内心柔软之处,让他们感悟奉献精神的真谛。同时,开展校园塞罕坝主题文创活动,鼓励学生设计文创产品、拍摄微视频,在创作过程中将抽象精神具象化,深化认知。配合校外实践,组织学生赴塞罕坝实地调研,走访老职工,亲眼见证林海奇迹,实现从理论感知到实践体悟的升华,真正做到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

统筹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离不开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校内,打破学科界限,倡导 “课程思政” 理念,专业课程教师主动挖掘塞罕坝精神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如林业专业剖析塞罕坝造林技术创新,人文社科专业探讨其文化价值传承,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校外,强化与社会资源联动,与塞罕坝林场建立长期合作,设立实践基地,邀请林场劳模、技术骨干进校分享奋斗历程,让校外鲜活案例走进校园,校内理论学习对接校外实践,凝聚起强大育人合力。

总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校思政教育当以系统观念为指引,紧紧拥抱塞罕坝精神,挥舞数字化技术的创新旗帜,在守正与创新的双轨上稳健前行。全方位优化思政教育各环节,以理服人,帮学生明晰事理;以情动人,唤起学生家国情怀;以形化人,雕琢学生精神风貌;以行育人,锤炼学生实干能力。唯有如此,方能培育出大批德才兼备、担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材,让高校思政教育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熠熠生辉,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课程咨询
课程咨询

课程一部

15510480752

课程二部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