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塞罕坝精神铸魂,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塞罕坝精神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契合
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内涵是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50 多年前,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这种精神不仅是对生态建设的伟大实践,更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体现。
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塞罕坝精神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高度一致,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动的案例。通过将塞罕坝精神融入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建设者们的担当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精神的洗礼,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发展。
坚持全面性,夯实课程思政建设基础
(一)全面融入课程体系
高校要将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贯穿于各个学科专业和课程之中。无论是农林类专业,还是其他理工科、人文社科专业,都能找到与塞罕坝精神的契合点。例如,在农林类专业课程中,可以深入讲解塞罕坝植树造林的技术创新、生态修复的科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会塞罕坝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之心。在理工科专业中,可以讲述塞罕坝建设过程中在机械装备、水利设施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攻克,激励学生在科研道路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人文社科专业课程中,可剖析塞罕坝精神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担当。
(二)全员参与育人进程
构建 “全员参与” 的育人格局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全体教职工都应成为课程思政的践行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将塞罕坝精神巧妙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管理人员在制定政策、组织活动时,要将塞罕坝精神所体现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理念融入其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后勤服务人员也要以实际行动传递塞罕坝精神,如在校园绿化维护、资源节约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力量。只有全员协同,才能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合力。
注重系统性,优化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系统规划教学内容
高校要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都要明确塞罕坝精神的融入要点和教学目标。在基础课程中,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等课程,可以系统地讲解塞罕坝精神的内涵、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让学生对塞罕坝精神有全面的认识。在专业课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将塞罕坝精神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例如,在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中,结合塞罕坝的生态治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生态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同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递进性,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都能深入理解和践行塞罕坝精神。
(二)系统设计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关键。高校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系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方式。在讲解塞罕坝精神时,可以引入塞罕坝建设的真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塞罕坝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活动、生态保护调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塞罕坝精神的实践应用,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实践能力。
保障可持续性,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深化发展
(一)建立长效机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机制,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制定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有序推进。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纳入教师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估中,激励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经费,支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教材编写、师资培训等工作,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高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活动,让教师深入了解塞罕坝精神,掌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技巧。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探索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方法。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三)持续创新与发展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深入挖掘塞罕坝精神的新内涵和新价值,将其与当前的社会热点、国家发展战略等紧密结合,使课程思政教学更具时代性和吸引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课程平台、虚拟仿真教学等,拓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空间和渠道,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以塞罕坝精神为指引,坚持人才培养工作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构建 “全员参与” 的育人格局,高校能够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一。通过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扎实专业素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让塞罕坝精神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