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塞罕坝精神映照下: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内涵发展驱动思政课革新之路

时间:2024-12-31      作者:

塞罕坝精神映照下: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内涵发展驱动思政课革新之路


引言

在教育的广袤版图中,思政课宛如一座灯塔,引领着青年学子的价值航向。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则是这座灯塔稳固且明亮的基石。当我们将视野聚焦于塞罕坝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思政教育宝藏,为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内涵发展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独特的思路与鲜活的素材,以此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思政课对时代命题的阐释与引领能力。

塞罕坝:一部生动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教材

塞罕坝从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的荒漠沙地到如今的林海绿洲,是几代塞罕坝人在党的领导下,秉持着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绿色发展等崇高精神,遵循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通过不懈努力实现生态巨变的伟大实践。这一历程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理论,即人类能够通过正确的实践活动合理地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彰显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原理,塞罕坝人作为普通劳动者,凭借坚定信念与顽强意志,创造出震撼人心的绿色奇迹,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典范,为思政课提供了真实且极具感染力的案例,使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象化、鲜活化。

马克思主义学科内涵发展:思政课改革创新之基

理论深化与拓展

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生态建设、劳动价值、社会发展等理论阐释,并结合当代社会发展新动态,如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视野、新时代劳动形态变化等,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时,引入塞罕坝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应用与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等实践细节,从理论高度剖析其背后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拓宽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广度与深度,增强思政课的理论厚度。

研究方法融合运用

借鉴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历史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于思政课教学。以塞罕坝发展历程为线索,运用历史分析法展现不同阶段面临的矛盾(如造林初期人力与恶劣自然条件矛盾、发展中期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矛盾等)以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这些矛盾,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逻辑性与思辨性,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洞察社会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实践智慧。

提升思政课效能:学科内涵发展的价值彰显

增强解释力

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重大现实问题,思政课依托马克思主义学科内涵发展,从塞罕坝生态治理成功范例出发,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应对复杂问题中的关键作用,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全球生态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为现实困境提供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深刻解读,让学生明晰时代问题的根源与解决路径,增强思政课对现实世界的阐释精准度与可信度。

强化引领力

通过学科内涵滋养的思政课,传播塞罕坝精神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课程中探讨塞罕坝建设者们的价值选择与理想追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奉献精神升华为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方向,鼓励学生在未来职业选择、人生规划中践行绿色发展、服务社会等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凝聚青年力量,提升思政课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领效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实现思政课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的关键作用,推动教育事业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持续进步输送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新时代教育征程中,塞罕坝的故事与马克思主义学科内涵发展紧密交织,共同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注入蓬勃动力,照亮青年学子的前行之路,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胸怀天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书写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壮丽篇章。


课程咨询
课程咨询

课程一部

15510480752

课程二部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