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3 作者:
在探讨思政课的关键所在时,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塞罕坝,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为我们揭示了思政课的核心要义——关键在“政”,政治属性是根本。
塞罕坝,曾经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然而,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已成为百万亩的人工林海,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这一伟大的转变背后,蕴含着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强大的政治引领。
思政课的政治属性首先体现在其价值导向。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心怀为国家、为人民创造绿色生态的崇高理想,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奉献。这种价值追求正是思政课应当传递给学生的核心内容。通过思政课,要让学生明确个人的价值应当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从塞罕坝的事例中我们还能看到,政治属性决定了思政课的目标定位。塞罕坝的成功是党和国家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思政课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使他们能够站在政治的高度去审视社会现象,把握时代脉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再者,塞罕坝的故事彰显了政治属性在思政课中的实践引领作用。塞罕坝建设者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依靠党的领导和组织力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思政课要教育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政治立场,相信党和国家的力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例如,在学校的思政教育中,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塞罕坝林场,让他们亲身感受生态环境的变化,聆听建设者们的奋斗故事。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政课中所传授的政治理念,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和行动自觉。
此外,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也要始终牢记政治属性这一根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用准确、清晰的政治语言解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