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塞罕坝思政课底蕴

时间:2024-07-05      作者: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塞罕坝思政课底蕴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思政课宛如一座璀璨且永不熄灭的灯塔,为学生们的心灵成长与价值观塑造指明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似一片深厚肥沃、孕育无限生机的土壤,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源远流长的精神养分。当我们将满怀敬意与探寻的目光投向塞罕坝,这片充满传奇色彩且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地,正以其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其中,为思政课增添了浓郁深厚且独具特色的底蕴。

曾经,塞罕坝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漠,狂风呼号,沙砾漫天,自然环境恶劣到极点。然而,历经数代人的不懈拼搏,如今这里已幻化成百万亩葱郁繁茂、生机勃勃的林海。这一堪称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奇迹,背后凝聚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愚公移山”所彰显的坚持不懈、无畏艰难的品质一脉相承。古时愚公面对太行、王屋二山,子子孙孙矢志不移地挖山不止;今时塞罕坝人面对漫天风沙与恶劣气候,一代又一代坚定不移地造林不止。他们都展现出那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诠释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

在塞罕坝的建设征程中,无数造林人默默付出,他们舍弃小家成全大家,把青春与汗水毫无保留地倾洒在这片土地上。有人告别繁华都市与温馨家庭,有人放弃舒适工作与优渥生活,一心只为让荒漠重焕生机。在极度艰苦的环境里,他们住窝棚、啃窝头,却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与乐观的心态。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传统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高度契合。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担当,为思政课注入了深厚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学生们胸怀天下,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奉献力量。

与此同时,塞罕坝的传奇故事还凸显了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智慧,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完美呼应。古代贤者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塞罕坝的建设者们深悟此理。在造林过程中,他们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选取树种,科学规划种植布局。他们不只关注树木的栽种数量,更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与稳定。他们的努力不但让荒漠披上绿装,还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重大贡献。这教导学生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明白唯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

为将塞罕坝的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效地融入思政课,教育者应当采用多元丰富的教学方式。通过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塞罕坝的沧桑巨变,漫步于茂密林间,呼吸清新空气,触摸粗壮树干,直观领略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开展主题讲座,诚邀塞罕坝的建设者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奋斗故事和深切感悟,使学生在聆听中深受触动与启发,感受那份坚守与付出;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塞罕坝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激发思维火花与探索欲望,在交流中深化对这些精神的理解。

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开展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等多姿多彩的活动,让他们以独特方式表达对塞罕坝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比如,鼓励学生创作以塞罕坝为主题的诗歌、散文,用优美文字抒发内心的尊崇与赞美;编排相关舞台剧,通过生动表演展现塞罕坝人的拼搏与奉献,让观众在欣赏中产生共鸣;组织绘画比赛,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塞罕坝的美丽景致和感人场景,展现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向往。


课程咨询
课程咨询

课程一部

15510480752

课程二部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